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新闻中心

24小时服务热线 0755-82544779

干货!贴片电容、电阻、电感基础知识汇总!

时间:2018-11-08    来源:本站    点击:2681次   

[摘要] 非贴片元件的电子元件本体,可以承载较多的产信息,如规格型号、制造厂商、产品序号等。贴片元件的体积或尺寸是以毫米为计的,元件本体上不允许标注太多的信息,标识方法通常有:1)简化标识法。将常规标识型号进行简化,如将74LS14(六反相器数字IC)标识为LS14;2)代码标注法,将标识进一步简化,称为代码标注法。如贴片晶体管的-24、1L等,更像是密码,需要用资料“破译”后,才能知道标识背后元件规格型号的含义;3)无标识。小功率(如16/1W)贴片电阻,和(PF级别)小容量电容,因元件本体太小,无法印出标识,干脆就成为无标识元件。


初学者每每面临这样令人困惑又能非常挠头的问题:如何由IC元件上的标注代码(也称印字),判断是什么器件?如何查找相关IC的电路资料?无标识(印字)元件怎样判断是什么器件,如何测量其好坏?可否用其它型号的元件(甚至非贴片元件)对贴片元件进行代换?贴片元件的封装形式有哪些啊?等等。


贴片电阻


贴片电阻是电路板上应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元件,形状为矩形,黑色,电阻体上一般标注为白色数字(小型电阻无标识,称无印字贴片电阻),变频器生产厂家在电路板上标注的元件序列号为R(如R1、R147等)。贴片电阻的基本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误差级别,另外还有最高使用电压、温度系数等,我们只需关注标称功阻值和额定功率值两项参数就可以了。


1.jpg

 

图1  贴片电阻外型图

    

1、贴片电阻的工作参数和类别


1)额定阻值。最常见的有数字标识法。


a、用3位数字电阻值。前2位为十位、个位值,为有效数值,第3位是0的个数或称为10的X次方。如标注为152,即为1500Ω;101,即为100Ω;103,即为10000Ω(10 kΩ)。

1Ω以下的值加R表示,如1R5,即1.5Ω;R10,即0.01Ω。


b、用4位数字表示电阻值。前3位为有效值,即千位、百位和个位值,第4位为0的个数。如标注为1501,即为1500Ω;标注为1000,即为100Ω;标注为681,即为680 Ω;标注为1003,即为100kΩ。1Ω以下的值加R表示,同上。

3色环和4色环阻值标注法,不常见,标注规则同普通电阻,不予赘述;精密型贴片电阻,用代码标注法,由两位数字加一位代码组成,前两位数字为有效值,第3位字母为乘数值。如01A——100Ω,02 C——100kΩ,不常见,但须注意!


2)额定功率。采用数字标识的贴片电阻多为黑色,其功率级别分为1/20W、1/16W、1/8W、1/10W、1/4W、1/2W、1W等,以1/16W、1/8W、1/10W、1/4W应用最多,一般功率越大,电阻体积也越大,功率级别是随着尺寸逐步递增的。另外相同的外形,颜色越深,功率值也越大。耗散功率为1W或1W以上的电阻,考虑到散热要求,不得与印刷线路板直接接触,因而所有电路板上用到的贴片电阻,一般都是小于1W的。贴片电阻的功率值受限,故在电路中需要较大功率电阻的地方,经常采用多只贴片电阻并联(加串联)的方法,来增大功率值。贴片电阻的功率值不在电阻体上直接标注,可以根据电阻的“个头”来判断电阻功率值的大小。


换用电阻元件时,一看数字标注的电阻值,二看电阻的体积大小,符合二者条件时,即可代换。


3)贴片熔断电阻。这是贴片电阻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出于电路安全考虑,不宜用普通贴片电阻予以代换,或轻易用导线短接。


贴片熔断电阻,是在电路中起到熔丝保护作用的一种特殊贴片电阻,一般是串联于某单元电路的供电支路中,当流过该电阻的电流超过一定数值,则其电阻层快速熔断,切断电路该单元电路的供电电源,避免故障扩大化。其电阻体的数字标注为000或0,是贴片熔断电阻的特征,测量其正常电阻值为0Ω。


4)贴片排阻。这是另一类型的贴片电阻,最常见为4引脚2元件贴片排阻、8引脚4元件贴片电阻和10引脚8元件贴片排阻,8此脚4元件贴片排阻其内部含有4只同电阻值的相互独立的电阻元件,标注为472的贴片排阻,指内部含有4只阻值为4.7k的电阻元件,用于集中使用相同阻值电阻元件的电路,如MCU引脚的上位电阻,在MCU的接口电路中应用较多。

 

2.jpg

 

图2 贴片排阻与内部等效电路


2、如何判断贴片电阻的阻值和功率大小?


如果能清晰看出贴片电阻体上的数字标识,判断电阻值和功率值当然不存在问题。如果损坏电阻本身无标注,或已烧毁得面目全非,看不清标注,那么代换前的电阻值判断就要费一点周折了,而且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下一步的修复。有哪些方法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呢?


1)参考本机型的相同电路中相对应元件的电阻值。变频器电路中的相同电路很多,如6路IGBT驱动脉冲传输通道,其中6个支路是完全一样的,从MCU脉冲信号输出引脚,至缓冲电路、至驱动IC,至IGBT的栅、射极电路。任何其中1路或数个支路中的电阻或其它元件损坏,可能参考未损坏支路中贴片元件的参数值,如无标识,可在电路板上测量确定或将元件焊脱电路板进行测定。3相输出电流(模拟信号)的传输通道,3个信号检测电路也是一般也是完全相同的,一路有损坏时,可能未损坏两路中的元件参数,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如图3所示,PC5与PC6两路驱动IC的外围电路的元件参数完全相同;PC3与PC8两路驱动IC的外围元件参数完全相同,R17=R51、R23=R48、R22=R49……,当PC3外围有元件损坏坏,可以“照搬”PC5相对应外围元件的参数值进行修复。


同理,对晶体管、二极管、IC芯片等其它元件的损坏,当无法确定损坏元件参数时,可以参照同类型电路元件的参数值进行代换修复。


2)据电路类型确定元件参数。如MCU(微控制器)引脚上连接的上拉、下拉电阻损坏,MCU需外接上拉、下拉电阻的数字端口,一般内部为开漏结构,应用上拉或下拉电阻,可以避免I/O口存在电平漂移状态,维持一个静态的稳定电平。其电阻选值一般为10kΩ、6.8kΩ、5.1kΩ、4.7kΩ、3.3kΩ等,取值过小耗电增大,取值过大,则引发电平漂移或易引入干扰。只要确定损坏贴片电阻为MCU引脚的上位、下接电阻,则可以直接确定该损坏元件的阻值也在3.3~10kΩ的范围之内。当然也可以参考其它上位、下拉电阻的电阻值。

 

 

3.jpg

 

图3  参考相同电路中元件参数示意图

 

4.jpg

 

 图4  MCU引脚的上拉电阻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4所示,U2的脉冲引脚的上拉电阻为5.1k,在3.3~10kΩ的范围之内。


3)参考同类机型确定元件参数值。没有相同电路可能参考,也不能像上拉、下拉电阻一样可以大致“估算”出元件的参数,找到同类机型进行比对测量,也能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4)调整试验得出元件的参数值。若无同类机型进行参考,需要费点力气测绘出该部分电路,搞明白损坏电阻在电路中的位置和具体作用,与其它元件的连接方法,“估算”出大致的电阻值,若仍无把握,将损坏电阻,暂时接入电位器,变频器上电,调整电位器进行试验,配合人工信号给定、后续电路对信号作出的反应、面板显示等,测出电位器的电阻值,进而确定损坏电阻的参数。


3、贴片电阻的测量及外观检查


1)用万用表在线测量,电阻值大于标称值时,说明元件有断路性故障或电阻值变大,已经损坏;所测阻值小于标称值时,要考虑到是外围并联元件对其造成的影响,应将元件一端或两端脱开电路进行测量,以便得出确切的测量结果。


2)贴片电阻的外观特征如下:

a、贴片电阻表面二次玻璃体保护膜应覆盖完好,出现脱落,可能已经损坏;

b、元件表面应该是平整的,若再现一些“凸凹”,可能损坏;

c、元件引出端电极一般应平整、无裂痕针孔、无变色现象,如果出现裂纹,可能损坏;

d、贴片电阻体表面颜色烧黑,可能已经损坏;

e、电阻体已经变形,可能损坏。


4、贴片电阻的代换


贴片电阻的代换,除了要求电阻值一样外,还需注意尺寸和功率值。小信号电路(如MCU主板电路)首先要求尺寸一致,便于焊接安装。代换注意事项如下:


1)严格按原参数代换。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如比例放大器电路,对输入电阻、反馈电阻的取值严格,代换元件的电阻值,应与原损坏元件一样,不允许差异过大,否则会引发电路工作失误。


2)用于数字电路的元件,如上接、上拉电阻、隔离电阻等,选值有一定范围,只要令信号电压变化明显,符合高、低电平的要求范围即可。首先应选用相同参数的元件代换。若手头实在不能找到同阻值元件,则可用数值接近的元件代换,一般不会影响到电路性能。如4.7kΩ电阻损坏,用5.1kΩ或6.8kΩ电阻均可以进行代换修复。


3)可用非贴片元件代换。贴片电阻的损坏率极低,除了驱动电路因可能遭受强电冲击经常损坏(可购用部分备件),其它电路的元件很少损坏,可能有1只或两只损坏,类型不一,也无法选购备件。遇到此类损坏元件,用非贴片的1/4W或1/8W普通电阻,来代换也是没有问题的,并非找不到原配件就导致维修进度的“卡壳”。当然焊接时要注意,做好引线整形,尽可能使引线短些,焊接后若有必要涂覆704胶加固,也能达到高质量的修复要求。


贴片电容


贴片电容是电路板上应用数量较多的一种元件,形状为矩形,有黄色、青色、青灰色,以半透明浅黄色者为常见(系高温烧结而成的陶瓷电容,无法印出标识)。小容量(皮发级)电容体上一般无标识,微发级电容才有标识(应用不多,容量稍大的电容,使用带引线的插孔电容)。变频器生产厂家在电路板上标注的元件序列号为C(如C1、C47等),由于变频器实际电路板的元件安装紧凑,一般只标注序号,而不标出容量值。贴片电容的基本参数有电容量、工作电压、漏电流值、误差等,用于小信号电路的供电电压一般为15V以下,如MCU主板的供电为5V,所以实际应用中,仅需注意第一个参数电容量和尺寸(便于安装)就可以了。

5.jpg

 

图5 无极性贴片电容、和钽电容贴片元件外形图


应用于变频器电路的贴片电容,主要有无极性小容量贴片电容(用于IC小信号滤波,抑制振铃)、有极性贴片钽电容(为电解电容的一种,用于电源输出端的滤波)两种,耐压在63V以下。容量在10微法级和高耐压电容,往往采用普通电容器。


1、无标识贴片电容的容量估算、检测和代换


1)用于开关电源电路的供电输出端及IC电路的供电输入端的贴片电容,见上图电路左侧元件图示。


在供电输出端,与(滤波)电解电容并联在一起。因电解电容系导电极板和绝缘介质卷绕在一起,具有“电感效应”,高频滤波效果差。并联小容量电容,滤除整流后的高频纹波成分。电路中IC的供电端,也都加有高频滤波电容,以吸收(可能存在由引线形成的寄生电感或由某种干扰带来的)电源扰动。此类电容的电容量一般为0.01~0.1μF左右。该类电容对容量要求并不严格,故障率也比较低。如检查发现有损坏,换用0.01~0.1μF范围内的电容都是可以的。


2)信号通路中的低通滤波器用到的贴片电容。低通滤波器电路,用于对信号中的某一频段内的高频成分进行衰减和吸收,只要求其中的信号中的低频成分(甚至直流成分)通过。变频器的信号传输通路中,多用于将脉动直流信号经RC电路转化成直流信号,因而该电路中的电容量大致在0.01~0.47μF左右,因为电阻R的作用,虽然电容量较小,但RC总的时间常数并不小,也能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如不好确认容量大小,可以用0.01~0.47μF以内容量的电容试验,以经RC滤波后无明显脉冲动成分为宜。


3)具有特定容量的贴片电容。如MCU晶振引脚的补偿电容,其容量与MCU类型和晶振频率相关,可由MCU的相关资料,和晶振元件的标注频率值,确定该电容的容量,一般为33PF或22PF、15PF。


贴片电容的损坏现象和检测方法:


a、同一类型的电容,个头越大或颜色越深,容量也越大。电容的容量可以用专用的电容测试仪来测定,目前一些数字万用表,也附加此项功能。测电容量时,须将贴片电容至少脱开一端,排除外电路的影响后,再行检测。


b、用万用表检测。如果在线检测,万用表测量得出电容两引脚之间的的电阻值,其实是与电容相连接的外电路“综合电阻值”,若电容处于短路或近于短路情况(电阻值极低)下,才能有所反映。将电容器脱开原电路,测量其电阻值应为无穷大。用指针表的×10k挡测量时,0.1μF左右的电容指针有跳动(充电)现象,静止后归于无穷大。若测得固定电阻值,说明电容损坏。


c、上电检测,由电路判断该点电压低落,可能是电容漏电引起,见下图电路示例。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上一篇:重磅!涨了两年的内存价格,10月份跌了10%,明年还要跌20%

下一篇:首发!比特大陆全新7nm矿机将开售,台积电出面为比特大陆辟谣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资质证书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OWEIS
IKSemicon
TISemicon
ADSemicon
OPTOMEI
KODENSHI AUK
ICMAN晶尊微
GIANTEC聚辰
Fujitsu富士通
触摸芯片
MCU单片机
杭州中科微
Heroic禾润电子
电源管理芯片
天微显示驱动芯片
3PEAK运算放大器
聚洵运算放大器
润石运算放大器
巨华积体语音芯片
蓝牙WIFI方案开发
贴片发光二极管
华润微
集成电路
FOLLON贴片电解电容器
解决方案
充电器电源解决方案
适配器电源解决方案
智能电表电源解决方案
智能家电电源解决方案
金属触摸控制解决方案
触摸控制解决方案
触摸芯片设计指南
水位检测解决方案
汽车传感器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新品发布
公司新闻
市场动态
活动公告
媒体报道
资料下载
ROHS环保报告
公司介绍/产品目录
OWEIS电源芯片技术资料
OWEIS触摸芯片技术资料
OWEIS接口芯片技术资料
OWEIS场效应管技术资料
IKSemi技术资料
KODENSHI AUK资料
CORERIVER技术资料
ADS技术资料
万代技术资料
芯邦技术资料
启攀微技术资料
博晶微技术资料
海栎创技术资料
融和微技术资料
芯朋微技术资料
启臣微技术资料
美格纳技术资料
比亚迪技术资料
在线客服